自然灾害+新疫情中药材如何保证供应与价格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21-08-03 08:15:22  阅读:90488

  8月2日讯 2021年7月1-30日,天地云图大数据中心监控的1587个品种(包括相同品种不同品规不同产地,下同)中,上涨品种数232个,较六月增加2个,下跌品种数128个,较六月增加8个。其余商品本月价格波动不大。

  一、上涨品种简析

  

  表1:2021年7月上涨品种前23名

  枳壳(公斤价,下同),市场反馈枳壳产新量不大,产地人气上升,近期购货商多,价格稳步上升。现市场新货要价升至27-29元,当前市场正处牛市期,利好题材往往被放大,后市还需多加留意。

  半边莲,因连续几年低价,半边莲产区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,加之今年产区受干旱因素影响,导致产新后行情出现上扬。现市场上,半边莲家种新货售价在12元上下,陈货10元上下。后期价格走势一要看今年产量,二看前几年的高价库存还有多少。

  槐花,受到天气和病虫害影响,今年新货上市量不大,产新后价格不断上涨,市场槐米统货因质量不等多在36-40元之间,该品产新进入尾期,后期价格还要看实际消化情况。

  枳实,据传今年新货产出量不大,产新后行情稳步上扬,且涨幅明显,货源走动顺畅,市场2.0以下的价格在80元左右,2.0以上的55元上下,后市价格还有变动可能。

  白芷,亳州十九里集,白芷产新开始有少量上市,白芷因近几年低价,种植面积减少,货源库存减少,今年产新备受关注,采购商积极买入,行情坚挺上扬,目前大统货11-12元,小白芷9-10元。其余产区产量也值得留意。

  二、下跌品种简析

  

  表1:2021年7月下跌品种前23名

  八角茴香,新货上市量增爆,致使价格下滑,商家处于观望状态,货源走动迟缓。现大红货根据干度,质量不等,价格从65-80元不等,此品常用特大宗品种,后市价格还有波动可能。

  平贝母,产新结束,货源走动缓慢,今年产新量大于去年,按照上市量预估大约干品数量增长50%,目前市场无硫大贝要价70元,中贝价格要价85元之间,豆贝要价105元上下,货源充足,价格还有变化可能。

  夏枯球,夏季是夏枯球需求旺季,产地新货产出量较多,市场来货量充足,货源走动顺畅,市场经营商多采取勤进快销的方式经营。市场家种统货多要价在20元左右,不带杆的光头货价在23元左右,选货价在28元左右。

  蔓荆子,近日市场货源走动较迟,需求减少,行情继续下滑,目前市场蔓荆子进口统货价格在25元左右,江西野生货要价75-85元之间,未来价格还有继续波动可能。

  胖大海,前期圆果产新量少,口岸来货量不大,价格上升,近期受长果入市增加影响,行情有所下滑,市场多要价在85-90元之间不等;圆果统货价格基本维稳,多要价在60元左右。

  三、七月市场点评

  1、七月市场延续六月火爆 市场涨价品种明显多于跌价品种,但上涨品种数明显放缓,下跌品种数也在增加,市场是否达到顶点还很难说。但价格上涨并不代表商家已经获利,而是很多跟风者继续追涨杀跌,市场库存一库难求,价格不断上涨。这也意味着市场库存差不多达到极限,九月传统旺季采购量如何将决定整体市场未来走势。

  2、产新即涨价成为今年中药材的惯性趋势 枳壳、枳实、槐米、半枝莲、太子参、射干这些品种都是产新行情大涨,减产只是一方面原因,专营商强势介入是另一方面原因。药企该如何面对这种状况?目前似乎没有特别好的方法,继续等待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。

  3、商家对后市出现分歧 这波行情也持续快一年时间,本次牛市特点是涨价一步到位,外围商家很难介入。大部分资金也相对理性,没有疯狂跟风。一部分商家认为各个层面利好支撑,大牛市才刚刚开始,也有商家认为,市场整体需求低迷,带量采购后,降价才是主流,中药材原料成本大幅增加,成药、饮片如何与仿制药竞争?牛市根本就是空中楼阁。至于真实情况如何,大家冷暖自知!

  四、八月市场展望

  1、疫情防控 7月底因南京机场发现新冠疫情开始,短短几天现我国疫情突然变得严峻起来,多地多小区开始封锁。变异病毒目前灭活疫苗无法阻挡,这也给防疫工作增加极大不确定性。对于中医药而言,又到了咱们发挥作用的时候,疫情类药材,前期基本都出现大幅下跌,如果短期需求猛增,药企需要做好储备工作。

  2、防汛防灾 7月河南郑州等地都出现严重内涝,中国今年受到拉尼拉现象影响,前期干旱、近期雨水特别充沛,多地已经面临灾害影响。这期间板蓝根、白术、丹参、地黄、葛根、牛膝、山药、天南星、玄参、女贞子、山茱萸等品种均受到不同影响,有些价格已经上涨,有些品种商家也开始蠢蠢欲动。

  3、产地初加工将迎来机遇,饮片产地初加工逐步开放,很多生产环节在原产地 随着产地趁鲜加工政策的逐步放开,必然会诞生一批基于道地药材产地的单品种、区域优势品种饮片企业。这类饮片企业,既可以是中药龙头企业去产地投产,更多则会是传统产地初加工企业甚至个体户成立的。

阅读推荐